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低碳”,打造陕西跨越新“蓝海”

所在地区: 陕西-榆林-靖边县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9日
建设快讯正文

百米矿井下,世界首创10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及配套设备张开双臂“挖乌金”;

高楼大厦间,世界首个实用化和规模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零碳供能为群众送“氢暖”;

广袤沙地边,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电池电解液溶剂项目现场机械轰鸣、塔吊林立;

……

作为能源大省,绿色一直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为了追“光”逐“绿”谋未来,陕西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生态保障体系,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系统推进减碳降碳,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和传统能源转型、新能源布局,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能源行业正快速由“黑”转“绿”。目前,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煤基高端化工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为加快陕西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聚集起源源不断的动力。

追绿:培育转型新动能

“可怕的寂寥,可怕的荒旱。没有树,没有水,没有人烟,一声咳嗽都传出好远。”这是20世纪30年代末,作家老舍到榆林时的所见所闻。

几十年来,榆林几代人与风沙和黄土顽强抗争。北治沙、南治土,全市林草覆盖率增至36%,860万亩流沙得到治理。陕西成为全国首个完全“拴牢”流沙的省份。

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陕西在“追绿”的路上步履不停,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2.9%上升到36.3%,生态质量持续好转——华北豹在子午岭频频现身,野生大熊猫在秦岭出没,朱鹮在陕北高寒区“安家”。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追绿、守绿的同时,陕西也从生态里不断“挖金”——渭北陕北苹果产业带的苹果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秦岭南北猕猴桃产业带的猕猴桃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陕南食用菌、陕北小杂粮等50余个优势特色产业硕果累累。

逐绿前行,向新出发。绿色,不仅仅是生态优势,更是陕西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动力源泉。

榆林煤、油、气、风、光、氢等能源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板块。资源富集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榆林如何解决开发和保护的矛盾?

探索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就是榆林在转型升级路上给出的“答案”。

高塔林立、管道纵横。1月25日,在位于靖边县的延长石油集团“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低碳绿色循环集成创新”项目聚烯烃中心包装车间,一袋袋晶莹剔透的聚乙烯、聚丙烯树脂颗粒被源源不断送出车间。

“我们将煤、石油、天然气3种原料进行工艺集成创新,弥补了煤制甲醇‘碳多氢少’和天然气制甲醇‘氢多碳少’的不足,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该企业生产计划部副经理谭光甫告诉记者,这些“工业大米”将被送到下游公司,制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产品。

作为全球首套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建成投运国内首套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实现废水“近零排放”,废水回用率达97%以上,解决了能化企业高浓盐水处理的瓶颈问题。

如今,榆林正处在转型发展、登高望远的重大窗口期,亟待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通过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打造‘西部氢谷’、推进煤炭有序减量替代、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等多项有力举措,全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榆林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崔渊说。

用绿:擦亮低碳新底色

腊月里的陕北,气温骤降至零下20摄氏度,天寒地冻,呵气成霜。

1月25日,在榆林城投佰盛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现场,一辆辆重卡将液体二氧化碳产品运往长庆油田进行地质封存。该项目是榆林市“三废”综合利用环保项目和碳中和产业延链项目。

当前,榆林已构建起以煤、气、油、盐开发为基础,电力和化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然而,工业生产碳排量的上升,对二氧化碳利用和封存提出了更高要求,怎么破题?

“我们回收上游煤化工企业的高浓度二氧化碳,经压缩、冷凝液化生产为液体二氧化碳产品后,将其封存在油田地下2000米左右的地方‘变废为宝’。”该项目负责人李夏园告诉记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当前全球公认的最有效的减碳负碳技术手段。

此外,这些“升级”后的二氧化碳还能应用于啤酒、碳酸饮料、农田种植化肥的生产中。

为了将“乌金”变成“绿金”,榆林市启动减碳降耗3年行动;强化用能预审和能耗预算管理;实时监测715家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水平……通过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3大举措,积极探索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新路径,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1月23日,寒风凛凛。记者走进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同德佳苑小区。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暖气供应,这里“取热”不取水、供暖不冒烟,也没有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排放。这离不开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的应用。

以2000万平方米建筑为例,相比燃煤锅炉供热,采用这种新型供热技术一个采暖季可代替标准煤约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6万吨,相当于种植712万棵树的全年生态补偿量。

多年迭代,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实现了“取热不取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技术已应用在甘肃、河南、山西等传统供热区域以及长江流域沿线‘冬冷夏热’地区,市场反响良好。”陕西西咸新区创拓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禹新鹏介绍,目前,该技术在西咸新区推广面积超2200万平方米,向省外推广面积为500万平方米。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综合发力,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持续打造“无煤城市”“无废城市”和“海绵城市”。截至目前,西咸新区累计推广海绵城市超23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超50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近2000万平方米、综合管廊144.8公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5.8%。

创绿:塑造发展新优势

2023年12月27日,西北最大的建筑光伏一体化光伏发电项目——隆基绿能产业园34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正式并网发电。

该项目总投资约1.45亿元,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3.56万兆瓦,节约标准煤约1.2万吨,节能减排效益显著。在链主企业的带动下,光伏产业形成上下游聚集发展态势。以陕煤研究院、拉普拉斯为代表的一批重点企业纷纷落户泾河双碳光伏产业园,其中,龙头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8家。

因创新而生的西咸新区立足比较优势锻长板、强优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让经济在“长个子”的同时,“体形”更好、“体魄”更强。

过去10年,西咸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15%,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6倍,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5倍。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我们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在此背景下,塑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意味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西咸新区发展改革和商务局副局长史倩说。

近年来,西咸新区布局建设“3+7+N”主导产业,打造光伏、氢能、智能网联汽车主导产业链,着力构建“特色园区承载+重点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目前,西咸新区正处于产业优化升级、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获批碳达峰试点,对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相关配套政策正在加紧制定中。”史倩说。

随着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陕西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动低碳零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加强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数据质量管理,全省63家发电企业顺利完成首次履约;建立完善排污权交易机制,累计实现交易4736笔,成交额近19亿元……

乘着新时代浩荡的东风,三秦大地上,能源化工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如今的陕西正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沿着高质量发展的大道阔步前进!

如有附件或图片请到网址中下载或查看http://www.sxjiaxian.gov.cn/xwzx/sfyw/56156.htm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fordpalmbay.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

本站声明

《建设招标网》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通过的拥有商标权合法网站;经过国家工信部ICP备案;最近发现有冒充本站工作人员,自称是“*建资质查询平台”、“全国**资质查询平台”,“*主任”,经我方核实这些所谓平台和本站无任何关系,如再发现类似上述这些“**资质查询平台”均为假冒,望大家直接报警。(本站商标证为《建设招标网》五个字,无任何多余字样或延伸词组,仿造必究,唯一运维单位是“住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内部工作人员查询入口为:>>>点击查询真伪
本站服务电话为:4000-156-001
本站服务微信为:13911585800
本站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九号建设部大院内(100835)
《住建网》商标权利证书查看:>>>点击查看
《建设招标网》商标权利证书查看:>>>点击查看